x

新农村100人|蒯世军:从破产农民到“种田CEO”

农世界网    四川在线 2018-03-28 来源:农世界网

人物名片:蒯世军,四川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

近日,都江堰市胥家镇圣寿村内,几十名农民正在一处蔬菜种植基地内栽种黄瓜苗。"再等一个月,地里的黄瓜就能上市了。"看着农民们的笑容,蒯世军很欣慰。

在都江堰最先使用小春季种植模式创收千万元,成立全国首个蔬菜质量安全联盟,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47岁的蒯世军种了31年的地,现已成为四川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CEO。近日,他还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

  率先使用小春季种植模式创收千万元 破10年经营困境

蒯世军直言,由于今年全国蔬菜市场行情不佳,农民的蔬菜难寻销路。"好在我用的小春季种植模式,种的蔬菜才能卖得脱。"

蒯世军口中的种植模式,是指每年6月至9月的大春季种水稻,10月至第二年5月的小春季种蔬菜,即"菜—稻—菜"小春季种植模式。

如今,蒯世军运用该种植模式,将土地流转面积扩张至7000亩。"前年的利润更是超过上千万元!"

该模式的使用,可从蒯世军的"黑色十年"说起。1995年至2004年,他在成都市金牛区、郫县红光镇流转数百亩土地投入生产,并不了解市场行情的他,曾因市场价格、自然灾害、买到伪劣种子等问题,亏损数十几万元,一度陷入破产境地。

10年苦苦支撑,蒯世军积累了大量种植经验。2004年,蒯世军从亲戚处借来3万元租地30亩,决定东山再起。

和以往不同,他先搜集市场信息,后发现都江堰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蔬菜,也适合水旱轮作,于是萌生了最早在都江堰市使用"菜—稻—菜"小春季种植模式的想法。

"过去多数农民采用蔬菜连作模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后,土壤板结、蔬菜质量下降,最后卖不脱了!" 蒯世军解释,小春季种植模式相比传统种植模式而言,"菜—稻—菜"轮作方式能提高蔬菜和水稻的质量,同时还能留出一定的"时间差",便于农民根据市场行情灵活种植,降低种植风险。

运用该模式后,蒯世军的收入出现明显好转。他举例,2010年前后,他的蔬菜种植面积已从30亩发展至3000亩;2016年,他种植的莲花白价格从当年的1.35元/斤卖到1.9元/斤,比前一年高出好几倍,一共挣了1000多万元。

 成立全国首个蔬菜质量安全联盟 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

科学的种植模式,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但在蒯世军看来,蔬菜行业的市场价格波动太大,保证稳种稳收,还要解决"怎么监管"和"如何销售"的问题。

单兵作战,不如拧成一股绳。2014年,蒯世军牵头联合44家合作社组建蔬菜质量安全联盟(简称:联盟),针对监管和销售难题制定应对之道。

一手抓监管。2015年,蒯世军对联盟内所有上市蔬菜进行不定期抽检,每年抽检次数高达数百次。其中,对私自购买、施用农药的联盟成员,联盟会将其交由当地农业局依规处理。

一手抓销售。蒯世军告诉记者,联盟成员的蔬菜不愁卖不脱,这归因于自己30年积累的"人脉库"——一本有着全国各地的大型收购商的通讯录。"这些收购商可以直接来基地采购,通过订单生产方式不仅能减少双方中间环节的费用,还能确保农产品的收购。"

截至2017年底,联盟蔬菜种植面积覆盖1万多亩,占都江堰市蔬菜规模化种植面积达70%以上,产值达到8000万元。"都江堰的莲花白和萝卜卖到日本,大白菜销往韩国,而花菜也乘上了中欧班列。

不仅是带动联盟成员,他也不忘帮扶农民。圣寿村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过去他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品种较单一,每亩每年纯利润约400元。"

联盟租下地后,会根据市场行情选经济效益好的蔬菜种植。现在,咱们每年每亩到手的地租收入有1600元,比以前多了1200元。"

截至今年3月底,蒯世军带动周边农户2000余户种植蔬菜,每年农民地租收入达800万元,劳务收入超700多万元。

采访结束前,蒯世军列出2018年的三件大事:首先是品牌推广,他将在年内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并在都江堰市500个便民服务平台定期宣传产品。

同时,推广自创的价格形成模式——即直接向消费者公开成本和利润,确保生产者稳种稳收。目前,蒯世军通过该模式与都江堰市10余家单位团体食堂,签订超300万元的农产品订单合同。

此外,进行一三产联动。近几日,蒯世军打算投资数百万元装修绿色农产品展馆和农耕文化展馆,并另设种植体验区、采摘体验区、休闲区等,向消费者展示绿色蔬菜的生长流程、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

如若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我们尊重行业规则。
如果你也在创业,并希望自己的创业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参与讨论

所有评论

热门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