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Bits x Bites」周桓达:十年前错过互联网?如今不要再错过食物科技

农世界网     2018-04-19 来源:农世界网

先和大家分享几个数字:

1、全球软件市场的大小为4000亿美元,和全球海鲜市场一样大。

2、全球食物市场为48万亿美元,是全球软件市场和全球海鲜市场的一百倍。

3、这是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 Elon Musk 的弟弟 Kimbal Musk 在一次 TED 演讲上的分享。他本人是极富激情和实力的食物创业家,涉及的领域包括可持续饮食、室内种植系统等。

4、Kimbal 在演讲中总结:“想想你身边那些在科技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朋友,食物市场拥有的机会是他们的一百倍。” 我也希望把这句话送给有志于投身于食品行业的各位,我们一起努力。

  食物 x 科技:食物科技是什么?可以吃吗?

我们每天都要吃三餐,而且这几年大家生活更富足了,可供选择的食品越来越多。然而,繁盛背后,我们的食物系统实际上面临着许多挑战,简单说几个数字大家就明白了:

“90亿”: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0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全世界的粮食产量必须增加60%。

“13亿”:每年,13亿吨的食物被浪费,这是世界食物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缩小范围,仅仅看中国,问题同样严峻:

1. 粮食安全:中国拥有全世界 20% 的人口,但只有 7% 的可耕地面积。并且,由于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肥料, 20% 的可耕地面积都已被污染。再加上农村空心化的问题,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已成常态。

2. 食品安全:过去几年,我们都听闻了不少食品安全事件。镉大米、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注水肉几度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

3. 营养失衡:即便食物安全了,营养成了人们的下一个挑战。目前,中国肥胖儿童数量已经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人遭受糖尿病的困扰,更令人担忧的是,相当高的比例发生在年轻群体当中。

许多年轻父母都在为小朋友能否吃到安全的食品担心;大量新加入中产阶级行列的家庭在寻找健康、营养的道路上踌躇不前。在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许多人开始思考,我们又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创业圈和投资圈的朋友都知道,这几年最热门的词汇就是“颠覆”(Disruption)。在看到了互联网时代所展示的庞大科技力量后,所有和“未来”有关的峰会、比赛都在寻找下一个颠覆性的科技独角兽。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很好的科技企业案例:滴滴和 uber 用大数据精准派车,大大地改变了数以万计人的出行模式;Airbnb 链接房东和住客,创新的模式在全球迅速扩张,颠覆了传统酒店行业。

而在食物领域,一些高新科技也开始崭露头角,让我们的食物系统变得更加可持续:

为了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一些食物科技公司运用基因编辑技术(Genome Editing)改进作物特性,以此提高产量及品质。

例如 Tropic Biosciences 通过CRISPR/CAS9对香蕉和咖啡的自身基因进行编辑(非基因改造),以达到延长作物保质期或增加产量的目的;专注于室内种植的初创企业AeroFarms、Plenty、Alesca Life 、Freight Farm等公司,则可实现在不受气候因素影响的条件下,生产产量和品质都稳定的蔬菜。

仅仅是应对未来蛋白质短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创业公司从各个角度提供解决方案:Beyond meat 及 impossible meat 相信植物蛋白是未来;刚被 Aspire Food收购的 Exo, Chapul, Bugsolutly Bella Pupa 专注于昆虫蛋白;更进一步,Memphis meat, JUST (原Hampton Creek改名)等初创企业则从实验室里寻找蛋白质供应的答案。

在食物营养和功能这个领域,沙拉瓶子、Evolution Fresh等企业,通过 HPP 技术,把更加安全、营养的食物带给更多消费者。新加坡的初创企业 Alchemy 则是研制了一种特殊的低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大米, 帮助以大米为主食的消费者群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除此之外,OriginTrail 把区块链技术运用于食物可溯源,Inspecto 把拉曼光谱分析运用于农残检测,佳格天地把卫星遥感及大数据分析用于农业种植......数不清的例子都向我们展示了科技在食物领域方面的潜力。我们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创业团队有能力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在创造更好的食物上。

很多投资机构不看好食物行业,认为这一领域没有爆发力,周期长。但我们却在国内外观察到了以下这些例子:

在短短十年间,Chobani就从一个初创酸奶企业到与食物巨头平分秋色,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 致力于替代蛋白的食物科技公司 JUST (Hampton Creek )的估值超过十亿美元;2017年,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类,康普茶(Kombucha)及其他发酵饮料在美零售额激增, 其中初创企业GT’S 康普茶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3亿美元。

换一个角度,仅从收购行为上来看,我们做了以下统计:

source: crunchbase

这里值得一提的背景是:在2011年至2015年间,美国大型消费品公司被小型竞争者抢走了18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2012年开始,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增速也开始放缓,增速下降到个位数,哇哈哈、可口可乐、双汇、康师傅等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降。

而除了收购外,大型食品企业也通过投资和加速等形式来争取与初创企业的更多互动:Tyson Venue投资了“人造肉”公司Memphis meat 和植物蛋白公司Beyond meat。

 General Mill 成立的 301inc 投资了10家初创企业、Kellogg’s 成立的 Eighteen94 capital 投资 4 家初创企业、Campbell’s 成立的 Acre Venture 投资12 家初创企业。

就在今年3月,Kraft Heinz 成立了 Springboard 加速器,成了最新一家步入这条队伍的大型食品企业。

  食物 x Startup : 为什么在食品领域小公司有可能跑赢大公司?

在一个传统的CPG食品公司中,新品从研发到上架需要经历重重关卡,平均耗时18~24个月。我们于 2016 年成立 Bits x Bites 这个专注于食物科技的风投机构,是因为我们相信初创企业具有反应速度敏捷的天然优势,能在这片还未被完全开发的领域中大显身手。

和大公司相比,初创公司和消费者靠得更近,有着天生的敏锐观察力:“沙拉瓶子”是一个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健康食品的初创企业。几年前,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留学归来的创始人曹楠就观察到沙拉这种西式食物的好处。

然而,沙拉虽好,但在中国却没能很好地转换成购买行为。于是,通过市场观察与消费者调研,他总结除了沙拉在中国消费者中存在的两个问题:1、沙拉为冷食,但大部分中国人不习惯吃冷的食物; 2、沙拉为生食,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洞察到这两点后,曹楠迅速找到一种名为 HPP 的高压杀菌科技,推出“可以喝的沙拉”系列产品。通过正确的市场定位,这个食物初创公司找到了市场空白,打造了一款复购率超过30%的新产品。

快速的迭代能力是小公司的制胜法宝之一:总部设于北京的食物科技初创团队“三刻”是一家为消费者提供半成品生鲜食材包的初创企业。

“三刻”的团队来自中国最大食谱分享社群App下厨房的创始团队。去年11月,通过对下厨房后台的流量、转化率、复购率的精准分析,“三刻”进行了产品迭代。在短短的2个月内,周订单量出现了5倍的增长。

这两个成功案例中,初创公司不仅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快速地把新观察付诸于实践之中。在 Bits x Bites ,我们也愿意在这个旅途中,为这些快速反应的初创企业提供相应的行业资源,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食物科技初创公司需要修好的三堂课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投资了8家食物科技初创企业后,我们也总结出了以下心得,和有志于在这个领域闯荡的创业者分享:

第一堂课:深刻的洞察消费者,创造出极致产品/用户体验,才能颠覆行业

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做过无数消费者调研。调研中消费者告诉诺基亚,他们需要手机信号清楚、按键易操作、天线可伸缩、手机可折叠放入口袋等功能……但不断满足消费者表层需求的诺基亚,最终败给了Steve Jobs 带领团队耗时八年开发出的极致产品 iPhone。

iPhone被认为是革命性产品的原因是:Steve Jobs 成功的将消费者未知但极度需要的需求,以手机为载体完美实现。在食物科技领域,我们需要这类具有勇气、甚至疯狂的创业者。他们能放眼未来,发明设计出改变未来人类饮食方式的科技,来颠覆食品行业。

第二堂课:黑科技很酷,但好吃才是硬道理

在当今这个高度发达的的社会,我们相信科技是达成一个可持续食物系统的有效且必要的手段。但所谓食物科技,食物在先。不管科技如何先进,最终仍要回归食物本质。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消费者永远都是在追求好吃、方便,高性价比的产品。很多人听到人造肉、植物肉等词时,脑子里面出来的都是很高科技、未来主义的东西,甚至很多人都恐慌说,在未来,我是不是不能好好吃饭、好好吃肉了?

我想用 impossible food 的这句话来回应:“我们希望你买这个汉堡不是因为你是个素食主义者,而是因为这个汉堡很美味。”

他们的创始人,基因化学家Patrick Brown,花了7年时间,花费1.8亿美金,改造酵母并通过发酵来生产的血红素蛋白 ( Hemopexin ),就是希望在口感和味觉上能做到极致。

另外一家植物肉初创企业 Beyond meat 则早早把他们的产品放在了超市里真肉产品的货架上,也是为了争取大众消费者的心。

第三堂课:找对合适的投资伙伴是起步的关键

食品这一行是良心事业。浮躁的社会氛围,可能会让创业者焦虑,甚至走偏:出现创业者拿着投资人的钱买假流量、买僵尸用户等情况。许多国外创投机构甚至不能理解为何中国项目可以在一年之内完成三次融资。又因为食物创业的旅程漫长而艰辛,很容易出现类似多位联合创始人发生争执,导致公司分家等情况。

所以我们认为,一味追求财务回报的投资人对于食品初创企业来说,可能不是好的伙伴。在创始人面临重大挫折的时候,投资人能不能以切身经验给予创始人经验分享,并且站在一定高度上开导团队,帮助团队走出困境,对初创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因此我们相信:对于食物科技的初创企业来说,选择有食品行业背景,认同项目愿景,能够给予创始人经验分享的的投资伙伴是重中之重。

Joseph,系Bits x Bites 投资合伙人。在加入 Bits x Bites 之前,他和另外两位合伙人一起募集 5000 万美金成立了 Fusi Capital,专注投资中国的国际学校。他拥有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他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私募基金领域累计了 12 年的行业经验,协助企业在一级市场募资的金额超过 1.2 亿美金。

Bits x Bites 是中国首个专注于食---物科技的加速器+VC,面向致力于改善食物系统的创业团队。从种子到餐桌,Bits x Bites 的投资领域覆盖整个食物价值链,涵盖农业、生产加工,分销零售,消费者教育及经验分享各个环节,希望在其中培养出一系列能够兼顾社会责任和商业愿景的公司,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食物行业。

迄今为止,Bits x Bites 已经投资8个食物科技初创企业,包括创新营养饮品“沙拉瓶子”、下厨房创始团队打造的半成品生鲜食材包“三刻”、中国第一款量产康普茶“PAPPS”、室内种植系统 “Alesca Life”、昆虫蛋白零食 “Bugsolutely”、纳米级农药残留快检设备“Inspecto”以及区块链应用于食物可溯源的”OriginTrail”。

文章授权转载及企业报道,请微信 nongshijie1 采访小助手,添加时请注明公司、姓名和来意;如有具体作者来源信息,请在作者栏注明文章来源。授权后擅自修改文章内容,经查实后一律追究法律责任,并永久拒绝授权。凡来源于农世界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农世界网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农世界网(www.billygear.com)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参与讨论

所有评论

热门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