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天天学农创始人兼CEO 赵广:互联网时代,农村成为职业教育场景落地的新选择

农世界网     2019-06-12 来源:农世界网

天天学农创始人兼CEO 赵广

互联网时代是农民职业教育的红利时代。

农民不是互联网遗民,没有被技术和机械所淘汰,“互联网+移动端”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知识学习和问题沟通解决的平台,使种植不断向科学化、高效化转型发展,原有农民的知识体系在不断更新完善。

此外,土地流转促使农田向适度集约化转变,消费升级刺激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农民”职业化倾向明显,不仅出现了返乡创业的热潮,年轻一代创业者也不断地将目光聚焦在农业领域。

农村作为农业产业的变化的基点,“农民”逐渐变成一种职业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哪些职业教育创业切入口呢?天天学农创始人兼CEO 赵广分享了他的观察和看法。

  以下是经整理的演讲内容:

城市化进程中,现中国农村人口构成是怎样呢?

2018年底中国农村人口6亿,其中2.7亿从事种植业。

去年有740万返乡创业者,从一、二线城市回老家去创业。

最近农业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这是我们在乡下做调研时候用无人机拍摄的场景。第一张图是江西赣州某园主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规划的一个果园;第二张图是柑橘园冬季盖膜的实景,第三张图是广西桂林一个火龙果基地。

那么,消费升级后哪些会影响农产品的经济收益呢?

一是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比如种植猕猴桃,原产地是中国湖北,但是为什么卖得最好的是新西兰?其实,是因为新西兰对原品种进行了改良,在市场上可以按个卖,实现了它的品牌和经济效益。为什么中国产的猕猴桃不是按个卖,而是按斤卖?是因为新西兰的猕猴桃每一个都是标准化生产,每一个的个头、成熟度都是标准量化的,和卖一瓶矿泉水一样。但是国产猕猴桃个头不一样,有些硬一点,有些软一点,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按斤卖。

二是品质和产量改良所依靠的农业技术。

这是我们线下面向农民的活动照片。农民对于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会跟专家积极互动,对老师讲东西也会拍照、记笔记。因为,学知识能够帮他赚更多的钱。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在2017年成立了天天学农,天天学农是国内第一家面向农民群体的在线教育平台,我们主要是为种植户提供以经济作物为主,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得农业技术。过去一年多我们拿了三轮融资,累计服务了超过100万农民用户,合作了专家数超过800个。

农民什么情况下会学习?

第一个场景——及时解决问题。比如我的果树叶子黄了,开始落果了,怎么解决呢?这时候需要快速找到答案。所以我们产品设计和内容设计上,会按照农事操作的关键技术点来划分。

另外一个场景——储备式学习。当我要种植一个新品种或者换种,比如现在种柑橘,发现2018年有一些非常火的品种,但是换品种是有差异的,因此希望系统的了解该品种种植的知识背景。

天天学农平台上的用户画像:

年龄25岁到49岁占75% ,主流的手机品牌非常有意思,就是OPPO、OVEO、华为、小米、IPHONH。他们也是以千元机为主。同时,我们平台监测到用户最活跃的时间点,是晚上8点到11点。

但是,在招聘的时候发现特别难,既要懂农业,又要懂教育的几乎没有,有也几乎在我们公司。我们的教研团队主要是由农业、教育、媒体、出版这四个板块的从业人员构成。

天天学农是怎么做的课程呢?

首先,按作物体系划分课程。比如以水果、柑橘、猕猴桃、草莓、芒果等都是目前市场价格较高、售卖非常火的品种。第二,根据每个品种不同的生长期,针对性的提供关键技术点课程,从品种选择、营养、修剪、病虫害等方方面面,把知识点贯穿起来,打造整个课程体系。

后来,我们发现农业里面的老师IP非常受用。图片上的老师叫钟善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种了一辈子的柑橘,他有250亩果园,一年的收入过百万。他掌握着两个技术,不动土栽培和快速修剪。不动土栽培就是不用去翻地再种植,主要是通过蚯蚓和微生物菌的方式去改善土壤。我们跟他合作,推出一系列关于营养和修剪的课程,包括一些线下课程,影响力非常大。他在平台上有差不多超过10万的收入,算是一个网红老师。

上个月,我们在广西开设了线下实操班。每一个人的平均收费是5天6000块钱,这个班17人。有一个带班的同事,回来分享说“这个班的学员总身价接近10亿”。当时我很惊讶,这颠覆了我们对现代农民的一些认知。

我们也策划了海外游学项目——学农出游。第一期日本游学班已经组团成功了,6月份会出团。第二个团会去以色列,在拼团过程中。之所以做这个项目,也是从一个线下班的经验积累而来。我们发现以前做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上千块钱的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用户量达到100万以后,头部用户开始出现,他们的眼光已经放到国外了。这也超出我们的认知。

从去年开始讲用户下沉,天天学农做的是最下沉的群体。

其实,从2017年开始做的时候没有想过下沉,当时只是发现农民有一个“种地”的需求,后来经济风口开始提“下沉”、“职业教育”。

我们做用户下沉的时候,有一些有意思的运营打法,线上就不说了。线下的话,“10万个袋子”是我们一个案例。在去年年底的陕西农高会,也是农业圈一年一度的盛会,去年有15万人参会。参加2017年农高会的时候,我们发现农民线下参会喜欢拿一些小礼品。所以,2018年我们就做了一批很大、很结实并且印着我们公司广告的袋子,农民们都抢着要。10万个袋子两天就全部发完了,整个会场一眼望去,都是我们的移动广告,宣传推广效果非常明显。

在农村做运营、做品牌,离不开所谓的三件套:刷墙、海报、条幅,这不是我们创的,是老一辈验证过的成功经验。目前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在做的,效果也是非常好。只要我们下乡,就带着海报、条幅。

最后讲一下我们的创业初心。农民不是互联网的遗民,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帮助他们建立科学且持续的知识体系。在这条路上,我们期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

谢谢大家!

文章授权转载及企业报道,请微信 nongshijie1 采访小助手,添加时请注明公司、姓名和来意;如有具体作者来源信息,请在作者栏注明文章来源。授权后擅自修改文章内容,经查实后一律追究法律责任,并永久拒绝授权。凡来源于农世界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农世界网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农世界网(www.billygear.com)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参与讨论

所有评论

热门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