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信息化时代,如何重塑我国植保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2019 BAA 万商大会

农世界网     2019-07-29 来源:农世界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陈剑平

7月26日,2019BAA万商大会暨农业产销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今年是万商大会召开的第二年。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BAA万商大会的定位是——为职业种植者赋能,所有的内容也都是围绕着为职业种植者赋能展开。我们希望能联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共同为这个群体赋能,坚守价值,赋能行业,从而推动中国农业更好发展!

围绕“重构生态,赋能职业种植者”这个主题,主论坛2019BAA万商赋能职业种植者发展大会盛大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陈剑平围绕信息化时代,重塑我国植保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作了分享。

当前,化学防治依然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手段,生物和物理防治占有比重小。我国每年采用化学防治病虫害的面积达到60.1亿亩次,占88%;采用生物防治的面积仅6.6亿亩次,占10%;物理防控仅仅1.35亿亩次,仅占2%。

而且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是美国的2.3倍,总量是美国的14.7倍。

过量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类的生存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此外在技术层面、产品创新方面、农产品安全隐患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因此,植保科技体系需要重塑。植物健康与保护综合性解决方案,从保护作物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防治病虫害,然后有针对性的合理地用药,监督机构严格评估农药的安全性。

重塑植保科技体系,要有植物健康、生态健康的系统思维,考虑生态系统中影响作物生长的生物以及非生物因素。

研究者的思维也要转变,病虫害转向病虫害+植物视角,分子生物学转向分析生物学+生态学视角,单个病虫害转向多个病虫害视角,单项防控技术转向综合防控技术视角;产中防控技术转向全产业链防控技术视角,统防统治转向围三阙一视角。

重塑植保科技与服务体系,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界别的合作。如何设计、建设、运行?需要大数据平台,信息科学与技术支撑!

农作物有害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与防控已成为一种趋势。未来20年,合理利用监测预警、基因调控、生物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控制等无害化技术,全面使用天敌昆虫等低风险产品。

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农作物全生育期,做到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和低风险化,全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构建 “科学筛药、合理用药、精准靶药”的高效低风险绿色农药设计信息化平台。可以建设农药碎片分子设计云计算平台,设计分子靶标水平上活性最高的农药分子(皮摩尔);建设农药靶标抗性预测的云计算平台,在田间选药和分子育种方面表现出了指导意义;农药类药性综合分析平台,研究高效低风险农药的类药性;绿色农药设计信息化平台;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植保。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农世界网,经农世界网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申请,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转载文章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参与讨论

所有评论

热门文章

回到顶部